给看不懂的人提供的定义列表
Autogynephilic,简称 AG: 可以翻译为自体恋。当说到跨女的时候,可以翻译成自体女性恋,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性癖,喜欢自己身体作为女性身体的样子,并对自己发情。一般暗示 AG MtF 实际上是具有男性认同的,但是因为自己的性癖而变性。跨男则反之。
AG 理论: Blanchard’s transsexualism typology - Wikipedia,一种在跨性别社群里臭名昭著的理论,将跨性别女性分为两类:只被男性吸引并且在行为和外表上都女性化的同性恋[1]变性人,以及因拥有女性身体而体验性唤起的自体恋变性人(AG)
利益不相关:我不是 AG
事情的起因是我刷到一个帖子,提到了 Men Trapped in Men’s Bodies: Narratives of Autogynephilic Transsexualism (困在男性身体里的男人:自体女性恋的叙事) 这本书。
一开始我还在想又是哪个前现代性别研究老登写的书,结果打开一看,嚯,居然是个自我认同为 AG 的 MtF 写的。包含了许多自我认同为 AG 的跨和顺男的自述。
它包括 249 篇跨性别女性关于 AG 的第一人称叙述和 52 篇不是跨性别的男性关于 AG 的叙述(总共 301 篇),这些叙述由劳伦斯提交并收集。
在(我不确定是不是当下的)跨性别社群里 AG 理论非常具有争议性。
当然 AG 理论确实是一个非常逆天的理论,我也对它没有半点支持。因为这直接暗示了一种异性恋霸权主义,只有喜欢男性的跨女才是真跨女,喜欢女性的跨女其实只是性癖特殊的男的balabala。可悲的是挺多恐跨者还挺相信这个的。
因此 AG 经常被拿来当作恐跨者的武器。跨性别社群很多人(我猜通常是那些不觉得自己是 AG 的人)直接觉得 AG 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参考 驳AG论 - limonnur 的废墟
那么问题是,AG 这种东西还真是客观存在的:Men Trapped in Men’s Bodies: Narratives of Autogynephilic Transsexualism 这本书都收集了 300 多个人的自述了。就我而言,我一直非常讨厌因为一个群体容易被当成靶子而不去讨论它。对我而言,这是出于世界观的自洽性。
我曾经因为对 detrans 的观点而和一些人争吵过。与 AG 类似,退坑也在社群中是禁忌的、不可讨论的。退坑只是恐跨者和 TERF 发明出来用来阻止跨性别医疗的。在当时,常见的跨性别话语是,跨性别是天生的、不可纠正的。“真正的顺性别者”永远不会犹豫要不要 HRT,所以当你产生这种念头的时候,就去做吧。一些人甚至觉得医院应该撤掉所有开性别焦虑证明的医生,改成一台自助打印机器,填上名字就能开具所有证明。去 SRS 应该和喝水一样简单。
当时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并找到了这样的文章:
事实上,确实有人退坑。现实是,我就认识那样的人。我不仅认识退坑的人,也亲眼见过形形色色的,不符合当时跨性别叙事(沾跨即跨)的人。
- 有一位认识的 gay 并不介意试试我的激素药物。然而他确实是完全的认同为男性、喜欢男性的顺性别者。
- 也有一位认识的顺直男(至少直到我写下这篇文章还算是吧),并不介意甚至隐隐喜欢别人把他认成女生。
- 有一位认识的跨,并不介意被叫作男娘。这位同时 HRT 断断续续,有时候就退了,有时候又捡起来再吃一会。
更别提难以验证的传闻了。其实在以前还听说过有男同为了合法的在一起,其中一方走上跨性别道路,最后手术,结果其伴侣意识到自己没法接受伴侣有女性的身体,最后分手的案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与一位跨儿争吵应不应该在医疗中考虑退坑者的可能性。我说,正如许多人因为被社会灌输了内化恐跨而不敢医疗一样,同样有一些并不需要手术的人因为整个跨性别社群喜欢渲染一种「手术才是终点」的气氛而接受了永久不可逆的手术。她说出了一句使我震撼几年,直到现在都记得的话:
“就算退坑的真的有,为什么要考虑那百分之一的退坑者?”
老实说听到这句话心里一凉。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双标的话语。跨性别在人群中有百分之一吗?恐怕没有。即使是积极的估计,也不过千分之三的水平。如果你觉得退坑者不过是极少部分,就可以被忽略不需要考虑。那么顺性别凭什么考虑千分之三的你?
TERF 也会这样说。
对数字化时代基于“生理女性”范畴之身份政治的批判研究:韩国年轻女性如何成为排跨激女 | Trans in Academia! 文章资料库
为了“赢”,韩国激进女权主义者甚至放弃了政治正确性和道德,强调这一运动只是为了女性,不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她们声称,在她们所处的竞争环境中,考虑其他少数群体是奢侈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她们需要只考虑女性。
这一点在女性党的共同代表Kim Jin-ah所著的《我只拯救我的蛋糕,而不是人类》(I’m Coming to Save My Pie, Not Humanity)一书中表现得很明显。她认为激进女权主义的行动不是和平主义的,而是“一场夺回被男性偷走的女性的蛋糕的斗争,简而言之,抢地盘”
我完全没有办法反驳。除非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关注所有人;不然我一定会落入自己的道德陷阱。如果我能心安理得地排除 1% 的退坑者[2],我就没有办法反驳 TERF 直接抛弃 3‰ 的跨性别建立的生理性别叙事。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 AG 上面。AG 也是同样因为叙事被抛弃的群体。而且它们的比例我想一定比 1% 要多多了。然而只因为 AG 对自身的性化简直就是送给恐跨者的活靶子,它们被国内外的跨性别社群不约而同地抛弃。我只是搜索这个词的定义就看到了这个帖子:
当然,这位楼主的评论在一些跨性别——包括我自己看来,可能确实是比较冒犯的。跨女觊觎身边女性的女性特征,并为此感到极度困惑,这种现象并不少见。AG 并不是唯一的可能,也不是此人所说 “唯一一个真正阐明了他提出的具体问题”
但问题也许是没有争论的余地。从一开始,AG 就被认为是完全不可信的垃圾然后被封掉了。当然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跨性别社群老是被奇奇怪怪的人提出奇奇怪怪的问题甚至骚扰,这是很经常的事情。因此,遇到一个可能是宣扬 AG 理论的人,把它当成在胡说八道然后赶出去非常可以理解。
……但可以理解不代表这是正确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跨性别社群,无论国内外的,都在维护一种非常与顺性别相比「泾渭分明的跨性别」的叙事。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再到下一个极端。我已经被碾过好多次,说不定还会被碾过下一次。
「泾渭分明的跨性别」不会被劝退,这是白费工夫,它们只会后悔自己 HRT 晚了。「泾渭分明的跨性别」永不后悔,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所以应该开通手术直通车。因为所有人都是「泾渭分明的跨性别」,所以不准鉴跨,任何形式的 gatekeeping 都是坏的。「泾渭分明的跨性别」是最典型的,也是唯一的。如果有人不那么与顺性别泾渭分明,那就是被压抑得太久,不敢表达自己。
因为支持劝退被骂过,因为反对 self id 被骂过,因为提出要考虑 detrans 被骂过。已经被骂了好多次,倒是习惯了。
过于敏感的人认为(讨论 AG 或者 detrans 等)会使他们的身份失效。…… 人们讨厌自己的某次经历可能会“证明”他们不是跨性别者的想法。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出于一种特殊性癖的可能性激怒了他们。然而,有许多现实世界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
——看到的一个 Reddit 评论
也许我正是这样的人:我虽然恐惧某些事情有可能证明我不是跨性别,但我更恐惧我放任某个群体被剥夺存在、不让提及,直到轮到我被另一个更加正义凛然的群体剥夺声音,已没有人为我说话。
原文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