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到 https://x.com/DouteurThomas/status/1955930085703520360 莫名觉得虽然说的很没道理但是又有那么一点道理,于是随便写一点好玩的。
原文引用。内容警告:反跨
lans @Lanszhang
: 这其实讲摊开就是
“女性”在中国女性眼中是生理束缚、社会束缚和几十年的性别挣扎
“女性”在中国眼里只是色情的象征
中国女性和中国最大的冲突点便在此
哪天中国们自己放弃糟糕的stereotypic白幼瘦装扮,会有更多人接受吧
现在看起来真的像一群性渴望太过而奇行的一个群体
正常来说trans就算模仿女性,也大部分模仿的是自信自然的女性,而不是亚洲文化下男性视角里的白幼瘦
中国是个特殊群体,我是倾向于把ta们割离其他非二元的
農篤華 @DouteurThomas
: 一直很好奇这一点,以下是揣测:
在除个别地方外,由男性主导的社群内的日常互动往往是粗暴、缺乏教养和优绩主义的。对于一些敏感个体而言,这种窒息的环境会催生出一种逃离的冲动。
是一种在对有毒男性社群的抵抗下而产生的乌托邦现实,其社群内部氛围特征,诸如强调无害性的打扮、成员互助和强调共情都是对男性主导氛围的直接反对。
社群成员在衣着上高度趋同的打扮,除了作为一种传递自我融入意愿的符号,也是一种对非男性化的想象性投射的追求。在这个对「你想要成为什么」的回答里表现出的无害性和可爱性来看,与其说这个回答是「想要成为什么」,不如说是「绝对不想成为什么」
如果是这样那这就是一种在由险恶环境下诞生出的恨和自我厌恶中所催生的运动,它实际上成为了一种高度缩略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告诉人,她的过往的全部苦难是由她错误地被分派的生理现实造成的,而她在有毒社会氛围中的极端不适可以通过变性得到消解。因此,变性成为了一个关于复活的神话。经由这一次复活,令人窒息的旧世界被否弃被取消,本真的生存所发生其中的新世界将要来临。于是,宅化幼态审美成为天路旅程中的一项事工,一项在乌托邦教团中的共融圣事,人相信首先经由形式上的变化,然后某种实质上的变形将会发生。
所以说,宅化幼态打扮里其实没有多少色情的成分,它展现的是「无害」、「可爱」、「非男性性」,也就是说一种对过去的公开的厌弃和忏悔。所以说绝对不是为了成为女人,这种复活的要义在于成为「非男人」。
恐跨叙事
跨性别,transgender,通常被定义为性别认同与出生时指派性别不同的人士。异装,cross-dresser,或者在女装时被亲切(?)地称为女装子,是指任何人为任何理由、动机穿着异性的服装。
这两者一跨一顺。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指派性别为 A 但是性别表达为 B 的人而言,ta 要么是 transgender,要么是 cross-dresser,取决于 ta 的性别认同。
但是某种意义上为排跨女权提供了可乘之机。恐跨女权无论正反都有话可以说:
- 如果一个人是 MtF,并且外貌/打扮刻板印象女,那么恐跨女权可以说:跨性别果然是反动的,明明顺女都在逃离刻板印象,跨性别却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故意追求刻板印象
- 如果一个人是 MtF,并且外貌/打扮不够女,恐跨女权会说:跨性别果然是反动的,放一个胡子拉渣一眼男的人进来污染女性空间
最终,只有你是最完美的跨性别,完美pass,完美到了术后改证后删掉所有旧的信息,永不出柜,过上顺性别生活,以至于无法被发现,无法选中,才能不成为恐跨女权攻击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如何反驳这种恐跨话语感到苦恼。尤其是它们经常正正反反地在社交媒体上传播。面对这种恐跨言论,我知道几种常见的反驳方式:
-
指出顺女也有人打扮的刻板印象女/不够女,但是从不会有人觉得她们就是故意追求刻板印象/想要变性,开除女籍
这样反驳的缺点是,它甚至不成立:其实顺女也面对着一样的问题,激进女权主义者觉得服美役就是错的,穿裙子就是娇妻。糟糕的是,激进女权主义者在互联网上还真挺多的。保守派觉得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连剪个短发都忍不了,要骂对方搞得自己像男的一样。糟糕的是,保守派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挺多的……
-
指出恐跨者双标。无论正反都有话说,其实暗示恐跨者就是先射箭再画靶,为了恐跨啥都有理由。
这样挺不错,唯一的问题是,以现在互联网的保守程度,跨还没到公认不该恐的地步,指责对方恐跨,别人说不定觉得自己作为反跨斗士很正义。
-
指出恐跨者这样做最终受害的将是不够刻板印象的顺女。因为恐跨者是先射箭再画靶,如果一个顺女不幸被恐跨者先入为主的认为是跨女,那么她将无法辩驳。
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缺点是,这把跨性别的权益绑在了一个相对更主流的群体的权益上面,无形中划分了一种秩序感,即跨性别的权益不重要,是因为怕误伤顺性别,才需要尊重跨性别。——而且对于保守的人而言,有些人听了这种话只会更怨恨跨性别:如果跨性别全消失了不就没这么多事了?
并且,上面几种反驳方式都是防御性的,它是被动地见招拆招,对方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我们再反驳。众所周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错误的观点借助它们的攻击性,流行得到处都是,而反驳只能停留在友跨的人口中。
也有一些跨性别干脆因此反对女权主义,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一,女权主义它就是对的。第二,大部分女权主义解放的当然也有跨性别。第三,排跨女权只不过是女权主义里不好的一种而已。理由略,以后说不定写写文章说。
逆性别叙事
借助引文,我反而想到了一种“主动进攻”的叙事。
为了不与“跨性别”产生歧义。我可以造一个叫“逆性别”的词:如果一个人讨厌加在自己身上的性别规范,并且主动逃离自己被强加的性别印象,那就是“逆性别”。感受到了父权制下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对自己被指派性别的性别压迫,从而反击和试图逃离的人,就是“逆性别者”。
显然“逆性别”既可以是现在说的跨性别又可以是 cross-dresser 甚至可以是 TERF 激女。“逆性别” 反对刻板印象,同时站在跨性别主义和女权主义的道德高地上,可以说是正义感叠满,天然具有传播力(不是)
逆性别叙事可以be like:
由男性主导的社群内的日常互动往往是粗暴、缺乏教养和优绩主义的。男性拒绝自己被爱、拒绝承认自己可能脆弱。一些人被教化了,传播有毒的大男子主义气概,并且极度恐惧自身的“被女性化”。而另一些勇敢的人,也就是“逆性别者”。意识到了男性气概是有害的、险恶的、孤立的。
于是这些人从自己下手,强调无害性的打扮、成员互助和强调共情,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绝不是男性”,逃离“男性”。“追求白幼瘦的跨性别”总是被恐跨女权嘲笑,但是可以被同时解释为“坚定的逆性别”。这样看,反而变成了一种进步叙事,也就是说她们正是因为坚定的讨厌男性气概,才激进地扑向男性气概的绝对反面,也就是别的男性最恐惧的“被女性化”。
而女性气质在父权制度下,被强行定义成了虚荣,轻浮,浅薄,柔弱,不能自立。女人被驯服必须穿毫无功能性的花哨服装,比如没有口袋的裙子,硌脚的鞋。反对这些刻板印象的人是女权主义者,也可以是“逆性别者”。指派女的“逆性别者”剃寸头,扔掉不方便的衣服,只穿最合身的运动装,坚持锻炼肌肉。可以看到,一些自称激女的逆性别者,正如她们讨厌的跨女一样,扑向了女性气概的绝对反面——大男子主义。她们会为一个女人打扮得像上流社会的男性一样而赞美这是真正的脱美役大女人,虽然实际上打理短发、打西装领带、穿不适合运动的皮鞋照样是一种美役。
逆性别如果没有意识到逃离被指派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完全服从相反性别的刻板印象,确实是有局限性的。但是逆性别本身天然地就站在了反对刻板印象上,所以总是进步的。 反对逆性别就是支持刻板印象,这么好的道德高地终于轮到我们站了
如果用逆性别的话语,原先的跨性别就和水火不容的激女奇妙地绑在了一起,因为二者都是为了逃离性别刻板印象的约束。排跨女权没法反对逆性别,因为这样拳头会打向自己。
总结,可以磕terf和trans的cp了